陆佑(1846-1917)出生于广东,17岁被“卖猪仔”到马来亚,后来靠开采锡矿和承包英殖民政府饷码起家,成为有名的锡矿和橡胶大王。在吉隆坡开设广益银行,亦涉足其他工商业活动,并致力开辟文冬、关丹两埠。曾捐助吉隆坡同善医院、中华大会堂、香港大学、新加坡莱佛士学院等。他热心教育,创办了尊孔学校、维多利亚书院等,也慷慨资助多所学府如养正和坤成学校。
其在吉隆坡的商界地位无人能及,因而被公推为商务局首届总理。在商务局还未成立前,其“东兴隆号”已是早期吉隆坡商人聚会的据点,而商会的成立会议也在“东兴隆号”召开。任内多次为华社发声,例如向马来联邦铁路局抗议使用“华人专用”字眼的车厢,印刷传单教导乘客搭火车礼仪;倡议建设大会堂,更率先认捐5万元;出版每周公告,其中包含最新的商业新闻和政府公报的通知摘要、影响华人的规则和法规,包括1904年矿业法的翻译。
图为1917年陆佑获颁香港大学荣誉博士后在吉隆坡的住家外所摄。
陈秀连(1845-1927)出生于中国广东,16岁下南洋,在霹雳当矿工,后自开矿场,晋身为著名矿家,与陆佑成为莫逆之交。他开办第一家华人机械铁厂——美利铁厂,带动吉隆坡机械行业的发展,被尊称为“吉隆坡华人铁厂之父”。热心公益及教育,是积善堂、同善医院、尊孔学校等的发起人。1897年与陈春、陈新禧等人筹划兴建陈氏书院。曾担任雪兰莪番禺会馆名誉主席,以及被英殖民政府委任为第一届雪兰莪州议会华人议长。
作为创办商会的召集人之一,他主持商会初步及首次成立会议,并担任第一届协理。当上会长后,向清朝商部申请立案,并获赐关防,将商务局易名为中华商务总会。1908年,率领商会捐助一万元赈济中国西江水灾灾民。
朱晴溪(1867-1959)曾在1906年担任司理,后因赴中国考察而辞职。回马来亚后恢复职务,并在1909年被选为第三任会长。期间大力推行禁鸦片运动。
同年,吉隆坡启用巴士服务,影响了人力车夫的生计,引起暴乱及罢工,商会协助政府平定这起事件,有读者致函《马来邮报》赞扬朱晴溪的办事能力及贡献。
陆秋杰(1859-1918)是吉隆坡当时规模最大的百货公司Chow Kit & Co的东主,也是著名矿家和吉隆坡同盟会的第一届会长。
商会创办人之一,曾担任首任协理。担任会长期间,正逢辛亥革命,带领商会和平过渡中华民国的成立。
陆秋泰(1871-1931)是第四任会长陆秋杰之弟。曾任职于马来联邦铁路局及陆佑的公司,后自立门户,成为著名矿家。
任内协助平定1912年由剪辫子而引起的广福两帮冲突及暴动。翌年,商会协助政府回收市面上残破钞票。九年后再任会长,当时橡胶价格大跌,政府实行树胶出口限制以抬高胶价,商会反对不果。期间继续促请政府禁止鸦片买卖,并为日本地震(1923)、广东水灾(1924)和苏门答腊地震(1926)筹募善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