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任会长

重建

马来亚光复后,隆雪中总积极参与战后的重建工作。很多领袖被吸纳入政府部门内成为非官方委员。在隆雪中总的领导下,第一个华裔政党——马华公会宣告成立,由李孝式担任雪兰莪州马华公会主席,进而与巫统结盟,于1952年赢得吉隆坡市议会首次大选。李孝式也当选为马来亚独立后的第一位财政部长。接下来的会长皆担任过议员或上议员。

  • 第十四任会长
  • 第十五任会长
  • 第十六任会长
  • 第十七任会长
  • 1955-1959 - 张昆灵

    1955-1959

    张昆灵(1893-1962)生于吉隆坡,是著名矿家张运喜次子,吉隆坡中国学校的创办人之一。曾任雪兰莪嘉应会馆总理、广东会馆会长、全马华人矿务总会会长、尊孔中学董事长、吉隆坡市政局议员和马来亚联合邦立法院议员(1955-1959)等职。

     

    在任期间,正是马来亚向英政府争取独立的关键时刻,商会向政府提呈宪法备忘录,内容包括各民族应有平等权利及华文列为官方语文之一。1955年发起筹建会所,并举行画展筹款,但成绩未见理想而搁置。隔年商会修改章程,增加团体会员及广招会员扩大组织。

  • 1959-1965 - 拿督陈光汉

    1959-1965

    陈光汉(1909-1978)生于吉隆坡。曾任职于吉隆坡电气局,后协助其父陈占梅经营甲洞占利锡矿公司。二战时撤到印度,返马后从政,获选为1952年第一届吉隆坡市议员,也曾任雪兰莪州议员及国会上议员。他对马来亚锡矿业贡献良多,曾担任雪彭森矿务公会董事、锡业咨询委员会委员。1962年与著名矿家郑远送家族成立雪兰莪铁船公司,翌年成为大马第一家挂牌上市的华人铁船公司。

     

    在其任内,正值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及马印对抗,商会全力支持政府的政策,并通过国语月运动,普及马来语的学习与使用,以促进国民团结。此外,多位董事身兼州立法议员,协助适耕庄和仕林河华人申请垦殖区土地。在此期间,“雪兰莪中华总商会”易名为“雪兰莪华人总商会”,并成立建会所筹委会。他同时担任马来亚中华商会联合会会长。

  • 1965-1973 - 丹斯里陈东海

    1965-1973

    陈东海(1914-1985)曾在报业任职,后出任马华执行总秘书及联盟义务秘书,曾陪同东姑阿都拉曼前往伦敦谈判独立及宪制问题。退出政坛后,投入商界。马来亚第一间百万综合钢铁厂Malayawata的主要推动者。

     

    担任会长期间,他向政府献议屋租统制法令,以维护租用旧屋宇各项问题。此外,代表人民向日本追讨血债。协助促成商会四位重要领袖成为上议员,传达华商的心声。办事处从大会堂楼下迁至楼上,增添新设备,并设立国际贸易图书馆及贸易促进中心。在五一三种族骚乱事件发生时,商会协助政府处理粮食配给,包括认购米粮,让警方护送交往各个零售商,以及将救济食品派往各个救济中心。

  • 1973-1975 - 拿督李润添

    1973-1975

    李润添(1905-1977)是名建筑师,吉隆坡数个标志性建筑出自其手,如精武体育馆、巫统大楼、国家语文局大厦和联邦酒店等。

     

    五一三事件发生时任副会长,受邀在电台广播和电视节目中呼吁商人勿趁机抬高物价。担任会长期间,适逢马中建交,率领会员欢迎敦拉萨回国。

© KLSCCCI 版权所有。